1月14日,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印发《安徽省干线航道网规划修编(2023—2035年)》(简称《规划编修》),提出在全省范围内规划形成“一纵两横五干二十九线”干线航道网。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7条、1814.9公里,地区重要航道30条、1905公里。共规划一级航道479公里、二级航道677公里、三级航道1945.3公里、四级航道533.6公里、五级航道85公里。
《规划编修》提出具体规划目标,到2035年,基本形成以长江、淮河、江淮干线为核心,三级及以上航道为骨干,四级航道为支撑,“布局合理、干支衔接、畅通高效、绿色智慧”的现代化干线航道网络;实现干线航道“市区全面通达、县区有效覆盖、主要通道扩容、关键节点畅通”,航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。其中,通航能力大幅提升。干线航道里程约3300公里,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约2180公里,占比约65%,主要通道能级大幅提升,关键通航瓶颈全面消除,干支衔接通畅;网络覆盖显著提高。通江达海、质效提升的干线航道网络基本建成,干线航道市区通达比例100%,县级区域通达率达到75%;服务产业融合发展。基本实现干线航道连接100%国家级开发区、75%省级开发区和主要工矿基地,有效支撑沿线产业经济带高质量发展;绿色智慧安全水平明显提高。生态友好型航道加快形成,智慧型航道建设取得突破进展,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全面覆盖,实现与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深度融合,服务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安全韧性能力显著增强。
《规划编修》提出实施效果,到2035年,全省干线航道里程约3300公里,干线航道市区通达率100%,县级区域通达率达到75%,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,有力保障“水运安徽”建设,支撑内河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高质量转变。其中,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。千吨级及以上航道占比提升至65%,水运主通道通航能级显著提升,水运水利融合发展、干线航道联网提质。全省航道条件持续优化,有效支撑港口高质量发展,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水运短板得以补强,实现水运与其它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;服务经济能力显著提升。实现干线航道通达全省16个地市城区以及75%县级区域;基本实现干线航道连接全省100%国家级开发区、75%以上省级开发区和主要工矿基地,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千吨级航道覆盖14个地市,通达85%国家级开发区和50%以上的省级开发区;省际航道互通更加高效。淮河、沱浍河、水阳江、秦淮河、驷马山干渠、洪河等省际航道等级提升,区域航道互联互通,有力支撑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,服务安徽省链接沪苏浙、辐射中西部“两个扇面”的功能有效加强;绿色低碳水平显著提高。内河水运能耗少、污染小的优势充分发挥,有效推动大宗货物“公转水”、促进运输结构调整。2035年全省完成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预计约1万亿吨公里,与公路货运相比,可节约1500万吨标准煤,减少碳排放约4100万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