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街道上,从余杭西部镇街共配中心出发的无人车“车队”以接近40公里的时速平稳行驶,往返于瓶窑镇、良渚街道之间,完成快递揽收与派送任务。这是记者近日在余杭区的道路上看到的场景。
据悉,余杭西部镇街共配中心经营中通、韵达、申通、圆通、极兔等快递品牌。自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菜鸟无人车,目前有34辆无人车投入常态化运营,承担了网点35%的派送任务。
无人车队日配5万至6万件
2024年12月27日10时,共配中心一派忙碌的景象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数辆排列整齐的无人车等待装件。网点的操作场地一侧是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无人车装卸区,另一侧是人工装卸区,有人与无人设备协同作业,快件流转更为高效。
“网点日均投递量16万件,无人车‘消化’了35%的投递量,主要负责小区驿站的快件短驳。34辆无人车串联起区域内的45个驿站,日配送量稳定在5万至6万件。”共配中心负责人孔爱华对业务数据烂熟于心,“剩下就是偏远乡村以及送货上门的快件。”
2023年年底,余杭西部镇街共配中心开始小范围测试,仅有一两辆无人车在快递网点与驿站间负责快件短驳。“从2024年1月起,我们逐步加大投入,一辆接一辆上新,直到6月,34辆无人车全部上线。”孔爱华透露,如今,无人车每日往返驿站3至4次,遇上快递旺季,往返频次能提升至5至6次。
“无人车在该网点的运营分为网点区域、公开道路和驿站及其周边3个阶段。”菜鸟无人车杭州分公司负责人介绍,以目前容积5立方米的主力车型为例,一辆车单次至少能装载300件包裹,最多能装载600到800件,两个半小时充满电可续航120到150公里,足以满足日常的配送需求。共配中心设有三十多个充电口,可同时为无人车充电,确保车辆随时待命。“正常情况下,平时每天跑三四趟的话,一天充一次电。”
值得一提的是,共配中心入口狭窄,仅能允许一辆车行驶。“当时确实有点担心路上会有事故,但现在跑下来确实没出现过什么问题。”孔爱华说,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问题,比如停车不靠位,跟菜鸟反映后他们就会介入处理,我们很放心。”
从人车忙碌到高效速达
在共配中心经营中,时效至关重要。无人车的出现,为这里的配送效率带来了质的飞跃。
“以前,网点完成分拣至少要到9时,随后快递员从网点出发到驿站,最快也要9时30分至10时了,配送效率比较低。”孔爱华表示,如今,有了无人车助力,情况大为改观。7时,无人车就能将第一批次的快递送达驿站,随后进行多次配送,让驿站的工作节奏性更强,更加从容有序,人力分配也更加科学合理。
距离余杭西部镇街共配中心约7公里的杭州未来城三期菜鸟驿站,是配合共配中心无人车试运行的第一家驿站,从2023年年底到至今已有一年多的实践经验。目前该驿站韵达、极兔、申通以及中通的快递都是通过无人车配送,每日进库量在1800件左右。
该驿站负责人赵新龙对无人车的应用深有体会:“无人车投入后,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天干活再也不会心急火燎的。以前每天9点就眼巴巴地等着司机统一把包裹送过来,一拉来上千个快件,堆积在门口,看着就着急。现在换成无人车多次配送,每天来3次,最早一趟7点送达,干活不慌不忙,库存管理也变得轻松了,还减少包裹积压的风险。”
在赵新龙眼中,无人车投入使用还带来了人力物力的双重节约。驿站快递员把原本用于拉货的时间用于送货上门,用户取包裹的时效和送货上门的效率大大提高。
“无人车不光能实现点对点的包裹运送,还能实现多站串联、派揽结合。”孔爱华对这些“新员工”的工作能力很满意,“送到驿站后,一些需要退回的问题件或需要拼车的包裹可以直接装进无人车,就可以去下一个驿站或者网点。”
无人车的投用,驿站同样受益匪浅。赵新龙表示:“要是有问题件急需送回网点,以前得专门联系司机跑一趟,费时费力。现在可方便了,只需跟网点沟通,让无人车过来,设定好位置,就能好几个驿站串起来跑了。”
科技算盘打出降本红利
谈及大批量引入无人车的初衷,孔爱华感慨万千:“当下快递行业竞争激烈,各家都在绞尽脑汁降成本,我们共配中心更是如此。当时听朋友说桐庐有同行启用无人车,刚好菜鸟在大力推广,于是在慢慢磨合中做了起来。”
如今,降本增效是快递网点发展的诉求之一。对于孔爱华而言,无人车的投入使用,已然成为其在网点经营中降低成本的重要突破口。“从快递的发展趋势来看,我们必须实实在在地将快递业务做精做细,深挖成本价值。”他说。
过去,余杭西部镇街共配中心到驿站的点对点配送主要靠4.2米厢货,单件成本(车子与驾驶员)0.22至0.23元。无人车上线后,负责装卸的员工增至10人,另有2人专职操作无人车。“虽说无人车数量不少,但节省了20多个司机的成本,整体单件成本降至1毛5至1毛6。按此效益估算,3年内即可收回无人车的购置成本。”孔爱华说。
当前,菜鸟无人车已在杭州累计上路行驶54万公里,仅余杭区就投放了40辆。冒光成坦言:“我们想与快递场景的融合再深入一些,在发车、进站、驿站卸货以及时效保障等诸多环节,继续打磨优化。”他强调,无人车的后台保障同样举足轻重。“一旦车子遭遇问题,比如闸机识别障、小区狭窄道路拥堵时,后台人员能在10秒钟之内介入,既能远程操控排除故障,也能协调人工辅助解决,确保无人车的配送时效不受影响。”
显著的成本改善让孔爱华信心满满,他下定决心未来要持续扩大车队规模。“目前,网点的无人车数量已经饱和,但考虑到未来附近十几家新的小区即将开盘,快递业务量肯定会增长,我们还要增加无人车的数量。实践证明,无人车是好用的,而且后续成本仍有可观的下降空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