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年伊始,大铲湾码头内吊机起落、车船如织,一派繁忙景象。记者从深圳海关获悉,今年以来,深圳港紧抓全球经贸复苏及国际航运市场回暖机遇,集装箱吞吐量保持高位运行,经营业绩持续向好。据深圳海关统计,2025年1月,深圳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85.3万标箱,比去年同期增长15.5%,货物结构持续优化,实现“开门红”。
目前,以深圳蛇口港、盐田港、大铲湾码头为枢纽港,珠三角内河港为支线港的“组合港”模式已经成熟运行。
“该项目启动6年来,已累计开通线路43条,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,开通了‘深圳蛇口港—汕头广澳港’‘深圳盐田港—佛山北滘港’等线路,累计为5000多家进出口企业节省成本超3亿元。”深圳海关口岸监管处副处长林浩宇介绍,“面对日渐复杂严峻的国际外贸形势,我们充分发挥深圳港的物流集聚优势,加速推动口岸枢纽能级提升,打好中转‘组合拳’。”
据悉,深圳海关先后推出转关“离港确认”“直提直装”等便利措施,优化“水水中转”监管流程,畅通物流运输“大动脉”。这些举措的叠加极大地提升了货物通关效率,缩短了企业自深圳港出货通达全球的物流周期,助力深圳枢纽港265条国际航线资源与沿珠江内河码头的制造业货源优势互补,有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。
近年来,深圳海关持续跟踪新能源汽车、跨境电商、国际冷链等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趋势,关注企业多元化物流需求,聚焦货物出口通关中实际出现的堵点、难点,支持各港区创新开设直达美国、澳洲等跨境电商海运专线10余条。同时,结合“中欧班列”“海上邮路”等多式联运物流路径,助推我国企业扬帆“出海”,培育外贸新增长极。
下一步,深圳海关将继续深化“双智”建设,不断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和监管能力,以现代化监管服务理念积极研究解决外贸新问题,精准施策,确保供应链的安全与顺畅,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发展稳定,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海关力量。